监管发力,家用秤精准度大提升

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,家用秤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计量保障。

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电子计价秤相关问题,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。一方面,修订了《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,明确集市主办者和经营者的职责,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,从制度层面规范家用秤的使用和管理。另一方面,发布了《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(试行)》《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(试行)》两项计量技术规范,着重完善电子计价秤防作弊技术要求,如提出 “开壳锁机、授权解锁” 要求,防止随意拆机改装;规定 “唯一性信息核查”,实现产品信息可追溯;明确 “三码一封” 技术要求,保障关键环节信息安全等,有效堵住了家用秤作弊的漏洞。

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积极行动。例如,蚌埠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出台多个相关通知,加强巡查和暗访力度,持续开展电子计价秤检查,并实施督查通报机制,对工作不力的区域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。同时,联合科研团队研究电子秤作弊功能原理及测试方法,强化技术支撑,破解电子秤作弊方法。江苏省则在多地推进电子计价秤 “一秤一码” 监管试点,将二维码管理标识和强制检定合格标识合二为一,作为电子计价秤的唯一 “电子身份证”。消费者扫描二维码,即可实时查询电子计价秤计量检定等信息,还可进行评价,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算法归集评价信息,精准定位疑议频次较高的 “红灯秤”,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度和效能。

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,从制度建设、技术规范到具体的监管措施,多管齐下,有效打击了家用秤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,极大地提升了家用秤的精准度,维护了市场计量公平,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提交
提交成功! x

我们会尽快给您回电!

OK